展覽時間:2013.01.26-05.12




展覽地點:國立歷史博物館(台北市南海路49)




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日09:00-18:00




活動官網: www.mediasphere.com.tw/michelangelo


 


米開朗基羅(1475-1564),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與達文西、拉斐爾並稱的三大巨匠之一。


 


「每個藝術家完成自己的方式不一樣,有的人生命短瞬,年輕時便風格完整;米開朗基羅不是,他活了將近九十歲,他在每個階段都不斷突破自己的美學界限。他這一生最大的狂喜與最大的傷痛,就是不斷把自己當敵人,打敗自己,超越自己。」蔣勳為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下了這樣的註腳。


 


此次展品內容分為五大單元,包括:




一、不為人知的米開朗基羅(有關其形象、私生活與工作室)




二、米開朗基羅的雕刻與繪畫




三、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與詩文




四、文藝復興王者之爭




五、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手稿真跡



 


歷史博物館門口就矗立著大衛雕像!這件「重量級」雕塑,含底座高7公尺、重550公斤,連血管紋路與肌肉線條都忠實呈現出來,相當壯觀!





 


主辦單位網羅了大師米開朗基羅在繪畫、雕塑、建築以及詩文等四大成就,選出十大亮點明星展品,包含:「米開朗基羅肖像」、「三種菜單」、「酒神」、「羅馬聖殤」、「大衛頭像」、「聖彼得大教堂圓頂透視圖」、「女先知德爾菲」、「創造亞當」、「基督」、「米開朗基羅詩作手稿」!


 


「米開朗基羅肖像」,果然很有藝術家的樣子!




 





在「三種菜單」裡,招待朋友僅簡單準備兩條麵包、一壺酒、一條鯡魚以及義大利方餃,生活方式非常樸實甚至接近拮据,從這畫中可看出人稱藝術大師的老米在生活上的態度與個性




 





「酒神」是米開朗基羅完成的第一件真人尺寸雕塑,曾看過許多羅馬古希臘雕刻那樣完美且赤裸的身軀,老米不顧當時宗教束縛,選擇心之所想,將心中這美好的、青春的形象大膽的釋放出來,於22歲完成「酒神」這個大作!




 




 





「羅馬聖殤」




「聖傷像」創做於1498年,米開朗基羅年僅25歲,也是刻有老米簽名的唯一作品,大理石雕刻藝術不僅展現卓越技巧,蘊含的豐富感情更是令人動容。




 





耶穌的臂、腿和軀幹間關節的美妙銜接,以及血脈的跳動感,他為世人贖罪,被釘十字架,那釘痕手、肋旁的傷




 





還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臉部的表情與衣服所呈現的柔軟線條,實無法想像大理石竟能雕出如許完美、如許驚人的作品!




 





「大衛頭像」




這個雕像背景故事是「大衛對抗大巨人歌利亞」,令人震撼的是,即便是硬梆梆的大理石雕刻,竟然有著火焰般熊熊燃燒的穿透眼神,皺眉的嚴肅表情更是充滿戰鬥力的能量




 





「聖彼得大教堂圓頂透視圖」




聖彼得大教堂是布拉曼帖在1506年開始負責設計,以羅馬傳統教堂慣用的希臘正十字基底規劃結構,在布拉曼帖去世後,經歷了許多建築師曾嘗試改變空間結構,欲調整為拉丁十字結構,直到米開朗基羅接手,擅長雕塑的米開朗基羅將此建築視為一種建築雕塑,觀摩萬神殿、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的技法,最後終於在86歲時完成這個位於梵蒂岡的信仰標誌!




 





「女先知德爾菲」




整幅濕壁畫安置在分隔拱頂的建築結構中,女預言家眼睛圓瞠著,嘴半開著,似乎才剛揭示了一個神奇的事件



 





「創造亞當」




畫面的焦點是神與人指頭的接觸,兩個指尖即將接觸,迸發的火花,成為整個創世記的象徵






 





亞當倦怠身姿的曲線與造物主和天使周圍的渦旋形線相呼應,這幅是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拱頂裝飾畫(280 x 570 公分)




 





「基督」被釘十字架畫作




 





「最後的審判」(這次的展出並沒有這幅,是在賣場牆上拍到的)




 





濕壁畫繪畫技法主要是繪製於牆壁上時使用,除使用義大利河砂,加上石灰,最後以水作調和成石灰泥,繪製過程中並無加入任何黏著劑,顏料藉由空氣及石灰泥的化學作用後會直接成為牆壁的一部分,因此即使過了數百年,畫作依然不會消逝




 





其他作品




 




 




 





這次展覽除了畫作、雕塑、建築以及壁畫之外,還展出了老米的書桌以及13歲初學畫從小學徒碾製顏料的一些用具..




 





老米跟其他藝術家相較,算是長壽(89歲),到了晚年雖無力氣了,仍努力創作著,這是他最後的作品




 





米開朗基羅說他不是畫家,但是他畫出了曠世巨作


米開朗基羅說他不是詩人,可是三百首十四行詩讓他成為知名的詩人




米開朗基羅也說他不是一個建築師,但是他所完成的建築作品仍然讓他躋身文藝復興偉大建築師之列


 


文藝復興時期,藝術家從羅馬時代的大理石摹作來揣摩古希臘雕像的技法與風華。而現代,科技與工藝可以讓我們不用出國,就能接觸昔日難以靠近的藝術品,而且獲得毫不遜色的感動與啟發。


 


展場可以拍照,不能使用閃光燈,快快拿起您的相機,走一趟歷史博物館,回溯到文藝復興時代,驗證過去曾在書本上看到的大師傑作,實際體會一代巨匠的心靈結晶吧!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lly 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